日本人如何从“倭寇”变为“鬼子”?
2017.03.14 10:00
鬼子,是我们今天在一些抗日题材电影电视剧中常见的一个词,一般指日本侵略者。鬼子原本是以前对外国人的蔑称,晚清时希望帝国主义入侵中国,中国人也将西方人称“西洋鬼子”抗日战争时期,“日本鬼子”在中国横行霸道,烧杀抢夺无恶不作,“鬼子”遂成为“日本鬼子”的通称。
(鬼子专业户矢野浩二)
这是一个拆字联,难度较大。而且其好战侵略气焰十分骄狂嚣张。意思是,大日本兵强马壮,驾驭的是奇马,张的是强弓,文的也不简单,无论琴棋书画,诗词歌赋,光“大王”就有八个,盖世无双,言外之意,日本“单戈独战”即可踏平中国。 清廷大使臣也不示弱。当即大笔一挥立就写出下联:倭委人,袭龙衣,魑魅魍魉,四小鬼,屈膝跪身旁,合手擒拿!
本文由口袋历史转码显示,查看原文